汉语走过数千年

2023-03-18 10:04发布


一般认为汉语距今有三千多年历史,其实那是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算起的。而由于语言的出现肯定要早于文字,因此汉语作为语言的历史当然也就远不止三千年。从另一角度说,就算历史上还有比汉语更古老的语言,如古埃及语、古巴比伦语、古腓尼基语,以及著名的梵语,这些语言早在纪元前就都“死亡”了(即不再使用了)。目前正在使用的各种语言的历史一般都不超过一千年,大多不过几百年。就这一点看,历史如此悠久的汉语却至今还“活着”,而且“越活越年轻”,不但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而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无疑可称得上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奇迹。


从商代出现甲骨文,到周秦时代完整的汉语典籍,乃至此后两千多年汉语的文献更是浩如烟海,这些文字和资料都表明,有数千年历史的汉语的发展是绵延不断、一脉相承的。但时间跨度这么大的汉语当然也不会一成不变,古代的汉语也不会跟现代的汉语完全一样。着眼于这些不同,一般把汉语的发展大致分为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三个阶段。


古代汉语一般是指先秦两汉至隋唐这一千多年间的汉语。古代汉语虽然也可以上溯至史前汉语,但一般认为古代汉语的前身主要是指“夏语”。夏语也称为“雅言”,是先秦时代黄河流域中游一带华夏族的语言。华夏族与周围夷羌苗黎诸部族不断融合,到秦始皇时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秦始皇实行了众所周知的统一汉语文字的“书同文”政策,在这一融合和统一的历史潮流推动下,古代汉语正式形成。古代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大体上是一致的,或者说现在看到的文言文就是当时古人口中说的话。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概貌可以从文献中直接观察,而语音系统则只能通过对诗文用韵、谐声系统和反切系统的分析归纳来间接推测。总的说来,古代汉语的面貌和现代汉语截然不同。例如《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逐日》中的一段文字:“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一段话在用词和句式上都与现代汉语很不相同,读音则肯定差得更远,可以代表古代汉语的面貌。古代汉语发展到隋唐时代,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开始系统地偏离古代汉语,这种偏离不断积累,便逐渐出现了近代汉语的雏形。


近代汉语是指晚唐到清初近一千年间的汉语,其面貌与古代汉语明显不同。近代汉语的语音系统由繁趋简,韵母简化尤甚;词汇系统产生了一大批新词语,以单音词为主的格局转变成以复音词为主;语法上产生了新的代词、助词和语气词系统,以及动补式、处置式(把字句)等新的句式。但近代汉语书面语则基本上还是沿用古代汉语的样式,并形成两个不同的系统:一个是六朝以后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进行加工的书面语,即通常所说的“古白话”;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进行加工的书面语,以及后代以这种书面语为模仿对象的作品的语言,即通常所说的“文言文”。这一时期大量文献资料沿用古代汉语的文言文体,只能从一部分不同程度地记录口语的白话文献,如变文、语录、笔记、小说、话本、杂剧、散曲、戏文、民歌、会话课本等中,窥探近代汉语口语的面貌。例如敦煌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中的一段话:“目连到天宫寻父,至一门,见长者:‘贫道小时,名字罗卜。父母亡没已后,投佛出家,剃除须发,号曰大目乾连,神通第一。’长者见说小时名字,即知是儿:‘别久,好在已否?’罗卜目连认得慈父,起居问讯已了:‘慈母今在何方,受于快乐?’”这段变文距今已有千年,但读起来并不费力,除个别词语与现在不同外,大部分词语和句式都跟现代汉语差不太多了。现代汉语共同语和方言的格局就是在近代汉语阶段逐渐形成的。


过去汉语学界(特别是中学语文教材)一般把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统称为“古代汉语”。这是因为相对于现代汉语,这一阶段的汉语有一点还是统一的,即不管口语发生了什么变化,正式的书面语都是自秦汉以来没有发生变化的“文言文”。但近代汉语到底是跟古代汉语关系更紧密还是跟现代汉语关系更紧密,这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如果从书面的文言文看,近代汉语更接近古代汉语;但如果从口语状况或书面的古白话看,则近代汉语更接近现代汉语。吕叔湘就认为现代汉语跟近代汉语一脉相承,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


目前对现代汉语的起点有不同看法,其中主要说法是指清初以后的汉语,这样现代汉语迄今就已有三百来年历史了。现代汉语形成之初的面貌,从乾隆年间的白话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语言来看,其词汇语法基本上已和今天一样。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就是依据《红楼梦》的语料撰写的。现代汉语的新白话与近代汉语的古白话虽比较接近,但还是有差别的。比如《西游记》和《儒林外史》第一回的开篇文字,前者仍属近代汉语,后者则是现代汉语。不过由于文人写作时仍以先秦两汉的口语为准,也就是所谓“文必秦汉”,文言一直占据着汉语书面语的统治地位。历朝历代文学、历史、哲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政府文书等,无不使用文言。直到民国初年还是两种书面语并存,文言文的地位仍然高于白话文。至于现代白话文完全取代文言文成为书面共同语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特别是“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以后的事了。从清中期算起的“现代汉语”,从时间跨度上看虽不如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那么长,但语言演变的幅度却又显然非常巨大。特别是“西学东渐”后,受西方语言和日语的影响,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明显变化;而最近几十年,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汉语更是发生了剧烈演变。正因为如此,也有人主张将现代汉语的开端定在“五四”时期,从而与中国现代史保持一致。也有学者提出,如果把清初或清中期之后的汉语叫作“现代汉语”,那么“五四”以来的汉语,或者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汉语,也不妨叫作“当代汉语”。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