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位汉语教师上完课以后学生说听不懂,希望用汉语讲解,后来教师发现自己意大利语有限,就夹杂英语,后来发现英语也有人听不懂,引发了深思,如果没有母语该如何教学。
本案例描写了一位赴意大利教学的汉语教师,在给意大利学生上课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第一节课以后学生就跟她反应无法理解用汉语讲解的课堂重难点知识,于是被要求利用意大利语上课的一个情景,但由于这个问题这位老师没能很好地解决,很快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这位老师本身的意大利水平有限,不得不又借助于英语,这时,又出现了有学生听不懂英语的现象,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这位教师的思考。很显然,这位教师,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是中心环节,在教学环节中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该教师在遇到问题以后,学生建议利用意大利语讲解,教师没有加以反思和总结直接采用了学生的建议,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计划,从而导致后面的问题。要解决这问题需要做到:
①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也不要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在遇到问题时,要善于及时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寻找解决的办法,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2、没有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
该教师很明显没有利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很难理解汉语的情况下直接采用了母语翻译,这不是教汉语的最优方法。根据克拉申的“i+1”理论,i表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1”则表示学习者下一阶段应该达到的语言水平,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最重要的是可懂语言的输入。因此解决这个问题需要:
①教师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教学内容由易到难进行安排;
②教师的语言包括言语和非言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辅助的手势等,设置一些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知识;
3、教师没有处理好课堂上母语与目的语的关系
该教师在接受学生的建议了以后开始使用意大利语来教授汉语,忽视了第二语言学习者,特别是没有目的语社会环境的第二语言学习者,课堂上的目的语输入尤其重要,所以,教师需要保证学生目的语的输入量,让学生多接触可懂输入,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在语言学习中遇到困难就采取回避和代替的策略,这样是无法获得语言交际能力的。
当然,作为一名汉语教师,尽管有专业的知识储备,也不免还是经常会在课堂上遇到问题和突发状况,这位教师在问题出现以后有了反思,这点是很值得肯定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根据教学对象和知识的更新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质量,这样才能让学习者习得语言交际能力,完成教学的根本目的,才能把汉语推向国际,传播中国文化。
付费偷看金额在0.1-10元之间
一周热门 更多>